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揭西在线网--揭西论坛社区,历史,旅游,特产,风土人情,谈婚论嫁,聊天交友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快捷导航
搜索
查看: 1378|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山藏寺,慈云法雨;巨石复盖,天竺妙境。(天竺岩)

[复制链接] qrcode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5-9-12 22:08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31 15:27: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的揭西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揭西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一、天竺岩介绍

      天竺岩位于揭西县城河婆镇南面4公里的明山东麓,创建至今800多年。奇石突起,以天然石洞为佛殿,今增新宇,风光如画。1989年7月1日列为县级文保。1995年被批准开放。


      岩所处之明山,是著名三山之一,与毗邻的巾山、独山成为隋代创建三山国王庙之神话出处,驰名两岸,堪称“揭西第一洞”。清<广东通志》载:“招仙观在揭阳县西明山(今属揭西县),宋嘉定中(1208--1224)建,相传有羽士隐此。”至明朝成化八年(1472)秋月,由住持慧钊和尚募资,鸠筑成寺(今存其所立岩匾石刻),佛殿僧舍初具规模。清乾隆十六年(1751)十二月初一日,揭阳县正堂顾,接受九月十六日生员黄鹰扬等12人呈文,称其祖杨蕴有粮田12亩,于康熙十八年(1679)施岩为香油资,为防被变卖,须勒石之求,故立下《廉明县主顾批准勒石示禁》碑(今存)。乾隆五十二年(1787),密证禅师住持此寺,遍题十方,修葺扩建,殿舍僧院更加完备(今存碑记)。先后有慧钊、密证、慧曜(比丘尼)、大盖、澄清、抬进、智千、茂崇、顺提、限德、肇舆等禅师住持本寺。

      1950年后,寺被废止。1989年7月1日,中共揭西县委批准修复,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社会贤达及善男信女成立理事会,广泛集资,喜获威达集团公司、县进出口贸易公司及众信共解囊150多万元,在残垣断壁上复建。已筑宇2500多平方米,山门寺院设施更加堂皇雅观,焕然一新。1996年12月16日至18日,聘兴宁县神光寺及棉湖镇花果寺僧尼协助,该寺举行慈济超度法会,近千信徒参加。1998年,办皈依学习班。



      岩山门高大瑰丽,设正门和左、右偏门,上饰澄色琉璃瓦,嵌瓷楚尾和动物、花草,光彩耀眼。门柱石刻对联,横批刻“翼善开贤”。又摆大石狮、大石鼓各一对,使山门显得更为壮观。

      过了山门,是一个大院,两侧为禅房、客堂等。有清泉自地涌出,清澈甘凉,被称为“仙泉”,可烹佳茗。

      再进。正对面是一个长方形车库,上饰澄色琉璃瓦,与后山翠林青黛相映成趣。登其旁石台阶而上,便抵达石洞前所筑佛厅正面。新建佛厅美轮美奂,并建两“伸手”。厅脊嵌瓷双龙朝法轮,随带嵌人物,古色古香。作为主殿的自然洞顶巨石,高过厅脊,势凌青天,于紧连的绿林中分外显眼。佛厅门匾石刻着:“天竺古岩”。走过佛厅,便抵达石洞内主殿。它有350多平方米,可容数百人,三面为天然石壁,底面有石龛,前面用石条砌成精致的殿门。天然巨石盖中,有一小孔,深不可测,被称为“出米孔”。

      殿后有迂回隧道,中有石室,如入迷宫。由暗道穿越出门,到达山谷,清风吹拂,迎面忽见10米高天然石雕大佛,巍然端坐,笑逐颜开。举目眺望,满坡苍松翠竹,奇花异草,嫣红姹紫,绿滴凝香,亭台掩映于绿海之间。细听松涛如笛,泉声如琴,景物迷人,心旷神怡。再溯道而上,曲径通幽,风光无限。峰顶怪石林立,有“白面石”和“炀帝帽”等蔚为奇观。登斯其上,云天水色,尽收眼底,河婆城镇风光饱览无遗。寺前又有千年古榕(树中有树共根生)及阴府洞等奇观,千姿百态,经声阵阵,钟磬悠扬,令香客游人留连忘返,叹为观止。


      名山藏寺,慈云法雨;巨石复盖,天竺妙境。(编辑:李泽娜)

    二、天竺岩轶事(感谢网友“hope"分享)

    1、头一回去天竺岩

      我第一次去天竺岩,是五岁的时候,是向我奶奶保证决不用大人抱,我奶奶才答应让我跟的,那时一群老太太和我奶奶相约每逢初一十五都要去“拜阿娘”。为了兑现自己的承诺,一路都是小跑着自己走的,包括“百二蹬”的上和下。
      爬上“百二蹬”在拐一大弯,还不到了天竺岩,就看见天竺岩了,当时看到的情景让当时的我有点失望:几间只剩残恒败壁的破屋坐落在山坳里,竟然就是“阿娘庵”?但老太太们似乎不在意我的感受,如归般地走向那座破房屋。我跟着奶奶走进一出破门,石门框还在,下半部还有半截墙,进了石门,左右是两溜房子,几间记不清楚了,感觉是左右各四间共八间,墙还在,没有屋顶了,屋顶的石梁还有一两根,窗子漏着窟窿,没了窗户,地上长着一尺多高的野草,其中还不少是“鬼灯笼(一种野菜)”,我奶奶说这些房子原先是斋公住的。



      过了那两排厢房,就跨进一孔大门,进大门后的景象在我意料之外,里面的房子是在一巨大的石头凿出来的。这个宏伟景象让当时只有五岁的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石房子可能凿一辈子吧。靠近门口的石地板上还刻了一方“上三下三”的棋盘。石室的正面有张石案子,案子后面的石壁挂了几块旧布,没有“阿娘”的神像。石壁左侧有一台阶,台阶上面有一小门,门里黑洞洞的,没敢进。石室的两侧,有两条长案子,却供列这很多小佛像,我奶奶说是罗汉。有多少尊现在忘了,感觉没十八那么多。当时我数了,因为用手指着数被我奶奶狠狠地拍了一下手。
      石门前面约有块宽约不到2米的门坪,在往前就是山坎了,坎坡长着一棵榕树,也就一丈高估摸,没有枝杈,只有直挺挺的一根树桩,树径有四十公分,树梢长着一簇嫩叶子。我奶奶在庵里拜完阿娘,还捧着一把香来拜这棵只剩下树桩的榕树,拜了三拜,将香插在树腰的香台上。




      房屋的南边坎下面有一条水沟,约一丈宽,带着几个水洼,水洼里的水很清,长着很多水芋,水里还有小鱼儿。


    我画了一张示意图,我记忆里的天竺岩的样子。



    2、天竺岩上的炮眼

      听说奶奶说,以前庵里是住有斋公的,公社化那年,斋公没得吃走了。因天竺岩所在的山是陈屋楼人的禁山,看山的人就经常住在庵里,顺便帮偶尔来拜阿娘的香客“对签诗”。
      后来,县里的革委会要破四旧,破除迷信,派人来炸天竺岩。炸天竺岩,得先打炮眼,派了两名打石师傅。当时打炮眼是手工打的,用长錾子一锤一锤地打,打好一个后,没想到其中一个打石师傅摔下岩石死了。
      死了也没改变县里要炸天竺岩的决心,再派一个人帮剩下那个打石师傅接着打炮眼,但意外的事情又发生了,剩下的那个打石师傅又干了一天之后,病倒了,挺厉害,起不来床,十天半月还不见得好。再征石匠,没人敢去,炸岩的事情就不了了之了。现在想想,也许第二个打石师傅是装病也没准。不管怎样,从那以后,天竺岩那块大石头上面,就留下了一个半炮眼,作为那个时代的印记。


    3、拐源
      拐源,是个人得名字,陈屋楼人,一个当时陈屋楼派去看山的社员,经常不住山寮,跑天竺岩住,一是天竺岩不漏水凉快,二是能帮香客“对签诗”挣点小钱,之外还能吃上庵里的贡品。有一次,他住在石室里,半夜起夜,懒得出庵,就在石室前面厢房的墙角尿上了,正尿的时候,身后来了一个老太太,劝他说这屋是神居住的地方,随地尿尿是不敬神灵,说完出庵去了。老太太说的时候,拐源还不甚服气,尿完之后突然打一激灵:三更半夜这里哪来的老太太?赶紧追出门去,先往“百二蹬”方向追,追了一程,不见;再往大碗碓方向追,追了很远,也没见。再回到天竺岩的时候,浑身冷汗,也不敢再进门了,直接连夜回村吧。


      就在回村的路上,他摔伤了,摔断了腿,从那以后,他只能拄着竹拐杖走路了,名字也被人加了个“拐”字,叫“拐源”了。这个“拐源”我见过,左脚一点也不能着地,耷拉着,看起来更像小儿麻痹症的后遗症。我也问过人,奇怪人家也认同从天竺岩下山摔伤的说法。

      自从拐源摔伤以后,天竺岩有一段很长时间没人住,直到八十年代后期,一位象山围寨的小学退休老师住进天竺岩,帮人“对签诗”。再后来,韩屋楼人如何接管天竺岩并重修,我就不知道了。
    隔几十年后,前几年我重游天竺岩,变化之大令人感慨:当年被砍的一枝树杈没留的那棵大榕树,又长出一伞大大的树冠,最大的树杈和树干浑然一体,任凭我如何观察,也没看出树杈是后重新长出来的。

    4、观看奶奶拜阿娘

      每次跟奶奶去天竺岩,因我一个人不敢乱跑,大多是站在旁边看奶奶们拜阿娘。那时候拜阿娘是“四旧”、“搞迷信”,属被禁止之列。所以拜阿娘的老太太们都是在凌晨5点前就到了天竺岩——夏天还要提前些。这样做是为了赶在民兵起床之前拜完回家,早晨的大雾也是很好的掩护。如果被民兵发现的话,轻则篮子及里面的香纸供品被没收,重则被拉到民兵队部拘留,被拘了如果“态度恶劣”,则可能被“办班”甚至入“黑名单”。入了黑名单,就可能在以后的群众批判大会、宣判大会中“光荣陪绑”,胸前挂个大纸牌站或跪在台子上给人看。
      几位老太太进入石室,首先是从犄角旮旯里拿出藏那的扫把打扫卫生,打扫完毕后,再从某地方翻出一幅较新的红幡布挂在石室正壁的正中,如果案子上的灯灭了,再重新点上,灯鉢亏油了她们就翻出油瓶来给添上,然后再各人摆各人的供品,点燃带来的香火。

      那些幡布和油瓶藏在什么地方,我没注意,这是那些老太太的秘密。她们拜毕阿娘,走前会将那些物器再仔细藏起来。

      前期工作做完之后,老太太们便各执三支香一起跪下来拜,嘴里低声念叨些什么,猜可能是念叨些问好之类的话。念叨完毕便将各自手里的香插到案上的香炉里。香炉也是她们平时捐献的,小的,很小气。插香后就烧带来的锡纸。



      烧过纸就轮流拜,先由跪在前排中间的拜,见中间那位嘴里一边念叨、腰也一边俯仰做膜拜的动作,这是在“问神”。手掌里还捧着一对叫做“圣珓”的器物,念叨完就将圣珓撒在地上,看圣珓静止后的状态,来辩读阿娘的意见。“圣珓”是用一截弯形的竹根去掉须根劈两半修光滑的神器,撒地上后,平面朝下为“阳”,平面朝上为“阴”,双阳双阴都不好,表示神的意见是“否定”,要一阴一阳才行。每一件事需要“问”三次,撒三次圣珓,三取二。

      撒完圣珓,还接着问求大一点的问题,如前程之类的。大一点的问题不是撒圣珓,改用“摇签”:手里捧着一竹制的与笔筒差不多大签筒、里面装有很多竹签,每只竹签都有一个号。老太太们将问题念叨完之后就低头摇,不能看签筒,手上下晃动,直到有一支竹签掉出来为止。然后仔细将签的号码记住。如还有其他要求的,再问下一个问题,再摇。如果同时掉出两支签,则不算数重来。

      我那时经常帮那些阿婆记签号,回家后将各自的签对应的“签诗”录在一张小纸条上给那些阿婆们去找人解签。签筒里一共有61支签,前六十支是“正签”,合“一甲子”之数;第61号签记得是叫“灯油签”。有意思的是这第61号签,它对香客的问题不做回答,只是“提醒”该香客该“献灯油”了,这个有点类似充值手机要打电话时收到的语音提示,提醒用户卡里的花费已经不足多少钱了,请及时充值……。

      如摇到第61号签,也没关系,神是宽容的,不会像电信那样马上停止服务,再摇一次就行,只是记得下次来要带灯油,奉神靠自觉。

      前排中间那位老太太拜毕后,移到旁边跪着,由下一个老太太跪到前排正中位置“求神”,虽求神问神的内容不一样,但动作都一样。



      每个老太太的问题是什么样的,因她们声音很小,我没听见不知道,但我奶奶的问题我知道一些,有好多次都是求阿娘保佑我那在外做工的叔叔身体健康,不要去“逃港”。

      等到每个老太太都问完问题摇完签,那些奶奶们就都起来,轮流拿着香纸到庵门外去拜那棵只剩下根树桩的大榕树,还给榕树烧纸钱。

      头一会看见我奶奶拜榕树的时候,我觉得不可思议。回家路上就这事问过我奶奶。我奶奶是这样告诉我的:那榕树是神树。她还给我讲了一个故事:那年来天竺岩“破四旧”的人,先砍下了大榕树的枝杈,枝杈砍完了之后,就开始砍树干。砍树干的时候,砍树的人一斧子下去,从树的刀口溅出来的不再是白色的乳汁,而是红色的。那红色的树汁溅到砍树人身上,砍树人疼痒难耐,再没胆子去砍第二下了,树桩也就保留了下来。

      拜完榕树,这一次的拜阿娘的内容就算做完了。那几位奶奶们收拾起需要带回家的供品,藏好需要藏的器物,就可以回家了。


    5、阿娘现金身

    (本文我只是将我所见到的情景做一客观记录,至于情景之外的事情,我表示不知情)
      我每次跟随奶奶去拜阿娘,大多时间就是走,然后站旁边看,只是跟着去,并没有“拜阿娘”,主要是因为不愿意跪,当时也并不知道什么“男儿膝下有黄金”之类的道理,就是有“黄金”跪观音也是正常礼数,不损什么“黄金”。不愿意跪是小孩心理,觉得跪是个体罚:宣判大会的犯人、五类分子就是跪着的。

      之所以乖乖站在旁边看,是因为胆小,不敢乱跑,怕碰到蛇或者给民兵看见。站在旁边看还可以帮奶奶们看签码。因太早石室光线昏暗,老太太说小孩目珠金,看的清楚。

      那一次,一共有四位老太太。



      平时在大家都摇完签之后,还要跪着双掌合什一起念一些类似告别的话,然后就起身了。但那次与往常不一样,奶奶们本来双掌合什念得好好的,马上就可以起身了,但他们突然仆腰低首磕头如捣蒜,嘴里似乎在念叨请娘娘允许瞻仰金身之类的话,然后抬一下头,但马上接着又磕。

      当时我就站在我奶奶身边,我奶奶已经挪到后排跪拜。我奶奶一边磕头,还悄悄地扯了一下我的短裤,做个往下的动作。我当时也知道我奶奶的意思是叫我也跪下来。但我没有跪。看奶奶们的动作和话语,也知道发生了不一般的事情,感觉得到奶奶们似乎看见观音娘娘显身了,但我一直盯着前面那黑黑的石壁和挂在那三尺见方的幡帐,却看见什么也没变化。

      感觉过了很久,奶奶们起身拜门口榕树去了,神情和平时明显的不一样,平时是比较肃穆的。

      拜过榕树收拾完毕,走出庵们,奶奶们脸上洋溢出来那种喜悦幸福的神情更明显了,互相低声交头接耳:你看见娘娘金身了吗?那情景,就如老电影里白色恐怖时期一个从山里回村的乡亲低声告诉大家“我找到党了”那样。



      对奶奶们聊的,我也感兴趣,不似平时在前面跑,而是跟着听。对于观音娘娘的形象,我那时虽小还没上学,但还是有印象的。因为跟父亲朋友那里借过一些“禁书”,偷偷看过。如民国版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窦尔敦》或《三岔口》之类的画册。观音娘娘是头扎一髻鬃,顶一白布,一手拿水瓶一手那树枝,坐在莲花上或站在云上。

      一边听奶奶们的交流,我一边根据自己的感识想象奶奶们看到的娘娘金身是什么样子的,我开始想象是一尊观音半身像,金色的,慢慢地转变成是一尊坐像,银色的,出现在正中的幡布上,高不足两尺。我就奇怪,为什么是银色的呢?菩萨现身为什么不是跟真人大小,而是显示不足两尺高?

      奶奶们交流了很久,下了百二蹬,我奶奶才想起没看见我,一回头,发现我就在身后,便问我:“你看见阿娘了吗?”

      我说“没有”。
      我奶奶脸上起了愠色:“我扥你跪下你不轨,下次不带你来了”。
      我奶奶是因我没看见观音显身感到惋惜。能看见观音娘娘的金身,是一件幸福的事儿。


    三、揭西民间故事——天竺仙岩漏米洞(感谢网友”暮月”分享)

      明朝,崇祯年间。广东潮汕地区,遭受虫灾,庄稼失收,民不聊生,官府却加倍抽税迫粮。小小的河婆,驻兵六十名,这些衙役,日日背着大刀,如狼似虎,下乡搜粮。当时,有位韩举人,为人正直,暗中组织抗粮,结果,却被官兵抓了,打入死囚牢。
      后来,这些官兵凑足了九万四千斤米,抓来十八条船,每船载五千斤,船头船尾各有兵一名把守,那位韩举人,也从狱中被提出来,随船押去,要在揭阳县城进贤门外斩首示众。

      时值夏末雨季,河婆溪水满江,十八条官船,顺风扬帆,随流飞下。但是,刚来到狮(山)象(山)把水口的石狮麻潭时,突然乌云密布,风雨大作,十八条粮船全部沉在浊浪滔天的江中,只有船夫晓得水性,泅上岸来那些官兵,全部葬身鱼腹。

      韩举人呢?他只记得:当时,天昏地黑,霹雳一声,身上的木枷锁断了;接着,一首闪电,从半空飘来一条白玉似的衣带缠住腰身,猛然腾空而起,来到一个去处,但见:雨过天晴,明山(河婆三大名山之一)如洗,风景幽雅的“天竺岩”,更觉秀丽鲜妍,这座建于宋朝的庵堂是个巧夺天工的石寺,天井有数百年的古柏,四季长青;右廓有一仙泉,甘美可口!正中大殿,原是个巨大山洞,可容几百人三面都是天然岩壁,中央塑着观音佛像,两旁排列着十八罗汉;殿顶巨石有一小孔,殿后部仍然是个花岗岩大石头,上面建有“观天台”。因他曾多次来游玩过,庵壁上还题着自己的诗句:“深谷清风钟声远,天竺青山翠欲滴。”韩举人缘何得此到地呢?原来是:观音大士显灵,叫十八罗汉推翻了官兵粮船,抛下袈裟罗带,将韩举人从船中救了出来,安置在“天竺岩”庵。从此,韩举人盛感化恩,削发成僧。



      他跪拜在佛殿上,敲打木鱼,口里念:“革鼓扣空空空古空今今古皆从空里去,木鱼敲觉觉觉人都向觉中来”。接着,他取来笔墨,在庵堂门边写下一付对联:“石砳磊通四海,日昍晶达三江。”说也奇怪,笔墨还未干,大佛殿岩顶的那个小孔,立即源源不断地漏下一股小小的米泉。韩僧人和方丈及众师兄弟、师姐妹十分惊喜,一齐合掌诵念:“阿弥陀佛!”并轮流煮着大锅粥,分头下山叫来穷苦的百姓们真饱肚子,任从来客多少,都能供应。这些米究竟从哪里业的呢?正如韩僧人写的对联“通四海、达三江。”十八船粮全部通到天竺岩。漏完了,又“通”“达”到揭阳县衙、潮州州府的粮仓。所以,总是如泉不息,漏个不完。

      现在呢?没漏了。据说清代中叶,有位贪婪的和尚,为了个人私利,想发横财,拿来铁锤钢钎,要把漏米洞凿大一点,结果反而堵塞掉,竟然粒米不漏了。人们都唾骂这位贪心的和尚,数百年来,只留下一段神奇的美谈。
    [发帖际遇]: 一个袋子砸在了 大张 头上,大张 赚了 3 金钱. 幸运榜 / 衰神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4-2 09:48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8#
    发表于 2015-4-1 10:48:1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3-10-9 14:55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7#
    发表于 2015-4-1 10:48:1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4-11-5 09:33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6#
    发表于 2015-4-1 10:48:0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3-4-29 21:59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5#
    发表于 2015-4-1 10:48:0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3-7-6 07:40
  • 签到天数: 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地板
    发表于 2015-4-1 10:47: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2-30 17:07
  • 签到天数: 491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9]以坛为家II

    板凳
    发表于 2015-3-31 20:18:20 | 只看该作者
    [发帖际遇]: jiexizaixianwan 捡了钱没交公 威望 降了 1 . 幸运榜 / 衰神榜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12-11 09:30
  • 签到天数: 769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沙发
    发表于 2015-3-31 16:07:0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您的回复是作者最大的动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这是一个自定义按钮

    您好,欢迎咨询揭西在线网!|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手机版|揭西在线网 ( 粤ICP备13015920号-1 )  

    Copyright © 2013-2015 揭西在线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 663jx.com 涉未成年人专用投诉举报电话:0663-5596663

    本站免责声明:论坛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粤公网安备 44522202445223号

    注:本站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QQ:337558232 及时删除。本站将乐意接受您的意见,并及时作出修改。

    上一条上一条上一条
    返回顶部